Post By:2018/5/8 16:46:25
不妨一時糊涂
課堂上學生做個小動作,出個洋相,或者不滿嘟囔幾句,有的教師便訓斥他,罰他的站,強迫他作檢討。教師這樣做,無非是以為學生不遵守紀律,不聽管束,是目無老師,不能容忍;二是以為學生這是壞毛病,必須改掉。
學生這樣的毛病,如果教師有辦法讓其徹底改掉,且不用生好多的氣,勞很多的神,對學生做些干預,未必不可?蓪嶋H上,多數情況下,對于教師訓斥,指責,歇斯底里,學生或者頂撞,犟嘴,有意逗弄氣你;或者不理不睬,油鹽不進。教師再上課,他依然固我,仍然犯毛病。
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,只要不是太惡劣,多數情況冷處理比熱處理好。“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;黈纊充耳,所以塞聰。明有所不見,聰有所不聞,舉大德,赦小過,無求備于一人之義也。”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是,作為管理者,領導人,要“舉大德,赦小過”,應做到大事明白,小事糊涂。對于下級的一些小的過錯,糊涂比明白好。每個人都有毛病,我們的朋友,同事,誰能說出自己身邊的的某人,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,我們不都是以寬容的態(tài)度與他們相處嗎?我們能以寬容的態(tài)度對待我們身邊的人,怎么就不能以同樣的態(tài)度對待我們的學生呢?